进入秋天后,天气转凉,加上早晚温差大,很容易会出现感冒的现象。很多人一感冒就是去医院打针输液,要不就是吃一些感冒药物。这些方法虽然能够将感冒治好,但是由于药物存在着残留性会对身体造成伤害。中医指出,通过按摩穴位可以有效防治感冒,那么按摩哪些穴位治感冒呢?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按摩穴位治感冒的方法。
风门:
第二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,即旁开2横指。按摩此穴位对伤风、发热头痛、咳嗽、项强、胸背痛等效果较好。具体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同足三里。操作此法应由家人或是借助按摩仪施行。
肺俞:
第三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,即旁开2横指。按摩此穴位对感冒、咳嗽、气喘、吐血、潮热、骨蒸、盗汗、鼻塞等效果较好。具体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同足三里。操作此法应由家人或借助按摩仪施行。
足三里:
膝眼下3寸,因是个强壮全身的穴位,民间便有“揉揉按按足三里,相当吃只老母鸡”的说法。具体操作方法如下,先屈膝,将一手掌心正对膝关节 髌骨上,四指向下伸直,中指尖所到达之点外侧旁开1寸处即是此穴位。然后用一指推法,推5~10分钟;再用摩擦法轮摩100~200次。搽点按摩液或正红 花油等在穴位上,效果更好。艾灸此穴10分钟,每日1~2次,效果也很好,但不适于婴幼儿。
大椎:
第七颈椎棘突和第一胸椎棘突之间。按摩此穴位对感冒、疟疾、咳嗽、气喘、癫痫、骨蒸盗汗、头痛项强、风疹等效果较好。具体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同足三里。如果自己反背手能触摸到此穴位,亦可自我按揉点压。
神阙:
肚脐的中间,即我们常说的肚脐眼。按摩此穴位对感冒、腹痛、泄泻、脱肛、水肿、虚脱等效果较好。具体操作方法如下,右手掌心置于肚脐,左手重 叠于右手背,顺时针方向摩50~100次;换左手在下,逆时针方向摩50~100次,以腹部发热为宜;然后再以两手掌心向内相重叠,手心置于肚脐,向下擦搓30~50次,以下腹部发热为宜。亦可用一指尖或指腹点揉按脐眼3~5分钟。操作此法自己或家人或借助按摩仪均可施行。
除上5个穴位,还可配合以下这几个穴位按摩
涌泉
:足底(去趾)前1/3处,足趾跖屈时呈凹陷。按摩此穴位对感冒、头痛、头昏、失眠、目眩、咽喉肿痛、失音、便秘、小便不利、小儿惊风、癫狂、 昏厥等效果较好。具体操作方法也是先找准穴位,用一指推法,推5~10分钟;再用摩擦法轮摩100~200次。可搽按摩液或正红花油等在穴位上。或艾灸此 穴10分钟,每日1~2次,效果也很好,婴幼儿不适应。操作此法自己或家人或配合按摩仪均可施行。
肾俞:
第二腰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按摩此穴位对感冒、遗尿、遗精、阳痿、月经不调、白带、水肿、耳鸣、耳聋、腰痛等效果较好。具体操作方法是先找准穴位,用一指推法,推5~10分钟;再用摩擦法轮摩100~200次。
夏秋换季感冒了怎么办 按四个穴位轻松驱除感冒
茯神性味
甘淡,平。
功效
宁心,安神,利水。治心虚惊悸,健忘,失眠,惊痫,小便不利。
①《别录》:"疗风眩,风虚,五劳,口干。止惊悸,多恚怒,善忘。开心益智,养精神。"
②《药性论》:"主惊痫,安神定志,补劳乏;主心下急痛坚满,小肠不利。"
③《本草再新》:"治心虚气短,健脾利温。"
注意
肾虚小便不利或不禁、虚寒滑精者慎。
附方
①治心神不定,恍惚不乐:茯神二两(去皮),沉香半两。并为细末,炼蜜丸,如小豆大。每服三十丸,食后人参汤下。(《百一选方》朱雀丸)
②治心虚血少,神不守舍,多惊恍惚, 睡卧不宁:人参(去芦头)、茯神(去木)、黄耆(蜜炙)、熟干地黄(洗,焙)、当归(洗,焙)、酸枣仁(去皮,炒)、朱砂(别研,一半入药,一半为衣)。上件各等分,为细末,炼蜜为九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煎人参汤下。(《杨氏家藏方》茯神丸)
三、风池穴
风池穴位于后颈部,在头发后发际线处有两个凹陷处,那里就是风池穴的位置。
风池穴主要治疗感冒头痛、颈椎酸痛以及缓解身体疲劳,所以感冒的时候揉按风池穴非常有效。
按摩风池穴的时候一定要加点力度,这样才可以有效刺激风池穴。往往在刚揉按风池穴的时候,感冒引起的鼻塞症状就会立刻消除,继续揉按,全身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,因为感冒导致身体的疲惫感也被消除。然后顺时针揉按100下左右后,再可逆时针揉按100下,直到穴位处有种酸胀发热感后就可以停下了,这时会明显感到感冒症状基本消除了,整个人有种耳目一新、神清气爽的感觉,治愈感冒可以说疗效非常显著。
平时在工作劳累的时候,用力揉按风池穴也可以有效消除疲劳感,整个人也会变得精神起来,不再萎靡不振,加上风池穴有着通窍的作用,呼吸也会变得非常畅通,还可以有效预防感冒,保证身体不被感冒侵袭。
四、足三里穴
找足三里的位置时一定要将膝盖弯曲,足三里位于外膝眼正中央下三寸左右的位置,是身体一个重要的穴位,也是治疗感冒不在头部的穴位。
在医学上,足三里通常用于治疗肠胃疾病,胃痛、胃胀、胃不适的时候,揉按足三里可以缓解,但是不代表足三里只有这一个用途,对于治疗感冒,缓解感冒症状也是很有效果的。
换季感冒时,由于秋天干燥,所以很多人往往会咳嗽不止,甚至咳到觉得有种胸闷的感觉,而且感冒往往就会让人不想吃饭,按摩足三里首先可以帮助人恢复食欲,另外也可以缓解感冒带来的这些症状,这对治疗感冒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。
感冒按摩足三里穴时一定要敲击,不过力度不要太大,保证自己可以承受就行,可以用手掌敲击,也可以用专业的按摩用具,敲打到足三里部位的皮肤发红即可,不仅可以治愈感冒,而且对于身体差导致经常会感冒发烧的人来说,敲打足三里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。
感冒发烧怎么办 穴位按摩治疗有奇效
感冒发烧是指感冒常常能引起发烧症状,感冒的发生主要由于体虚,抗病能力减弱而引起的。感冒发烧,是常见的生活小病,对于这样的小病,其实我们自己是可以应对的。这里介绍几个常用的退烧穴位,合理使用,往往有奇效。
十宣穴:
即十指尖,共10个。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,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、癫痫、小儿惊风等。高热时,用三棱针点刺放血,出血3—5滴为宜。
大椎穴:
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,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,总督一身之阳,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。在大椎穴,以三棱针点刺放血,加拔火罐效果更好。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,配合推脊柱,即用食、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,约推100—300次。
曲池、合谷、外关穴:
曲肘,横纹尽处,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。合谷俗称“虎口”,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。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,既能疏风解表,又能清泻阳明。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。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,是解表退热的要穴。用毫针刺这3个穴,能降体温。也可按摩这3个穴,同时配合用食、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。